J.D.POWER在對2023年國內汽車市場潛客的研究中提出——智能化是中國汽車的“新豪華”。
據該機構2023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SM (NVIS)顯示,2023年中國潛客購車決策影響因素中,汽車的智能化體驗所占權重已經達到14%,是各項因素中同比增幅最大的一項。不僅如此,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潛客為智能化體驗提升增加的額外預算分別達到了9%和47%。
這意味著伴隨國產新能源車市占率持續走高,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基本完成;與此同時,提升智能化體驗成為汽車產業升級下半場的主題。
由于智能駕駛技術的進步受法律法規、人身安全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發展緩慢,因此智能座艙就成為車企在這個階段的賽點。而智能座艙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長,也帶動了供應鏈上下游的升級。
新賽段,國產廠商積極卡位
整個座艙當中,讓用戶有直觀感受并且能直接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無外乎視覺與聽覺相關功能。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推進,改善視聽相關功能的技術和產品升級也不斷加速。其中,車載音頻DSP芯片得益于對音質、降噪、語音識別、音頻信號處理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化作用使其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DSP芯片在音頻處理方面能夠實現數字音頻信號的高效處理。通過調音提高音效,使音樂悅耳動聽。通過對音頻信號的處理,實現主動噪聲控制、語音信號處理和音樂信號處理等多項提高用戶聽覺體驗的功能。
目前車載音頻DSP芯片技術正在不斷進步,其擁有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擁有高精度和高算力的音頻DSP芯片也能夠實現更復雜的音頻處理算法,伴隨著AI等技術的升級,為車內用戶創造更多元化的使用場景和更極致的使用體驗。
近年來,國內廠商近年來也開始加大對汽車音頻DSP芯片領域的投入,在技術和應用端,都可以看到國產廠商已經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炬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炬迪科技”)是一家專業智能座艙音頻解決方案提供商,
該公司由一批音頻技術、芯片設計、系統研發等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在高端車規音頻DSP芯片、汽車應用方案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在上海、成都分別設有研發中心。
近日,炬迪科技已完成首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禾厚望和盛宇投資旗下盛宇華天基金聯合領投。此輪融資將用于炬迪科技新一代領先型國產車規音頻DSP芯片的研發。
雖然面臨被ADI、安森美等行業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的局面,但炬迪科技基于自身在音頻芯片領域豐富的技術經驗和對市場需求的深入了解,成功推出多款性能上足以比肩海外品牌的車規音頻DSP產品,且已經具備量產交付能力。
其中,型號為AD156X的產品是一款能夠實現語音前處理、提升汽車座艙音效以及消除路噪/發動機噪聲等功能的高性能音頻DSP芯片。該產品搭載Xtensa-HIFI5 Audio DSP內核,主頻 504MHz,可以針對復雜的音頻信號進行高效處理。

AD156X I2S支持5組TX和RX,并支持80通道音頻輸入和輸出。同時還支持四路高性能ADC Differential SNR 111dBA(Typ)和兩路高性能DAC 、支持AI的加速指令,提供NN-LIB,讓座艙內的交互體驗更加智能。
另一款型號為AD145X的車規音頻DSP芯片同樣適用于座艙高階音效、降噪等多種場景,搭載Xtensa-HIFI4 Audio DSP內核,主頻294.912MHz;12S支持2組TX和RX,支持32通道音頻的輸入和輸出。支持2路ADC:DifferentialSNR 115dBA(TyP)、2路DAC DifferentialSNR 120dBA(Typ),是一款更具高性價比的車規音頻DSP芯片。

截至目前,炬迪科技研發設計的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正在多家終端客戶導入中。可以說已經成功搭上了這趟名為國產替代的“高速列車”,有望打破車規音頻DSP芯片領域長久以來的局面。同時也為更多車企實現增效降本,提升競爭力。
強助力,產業發展正當時
雖然目前海外廠商在車規級音頻DSP芯片賽道的優勢更甚,但從炬迪科技現階段的發展態勢來看,這樣的局面對國產汽車音頻DSP芯片廠商而言,是挑戰亦是機遇。
相較于海外廠商,國內企業擁有兩大優勢——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龐大的終端市場。
從政策層面來看,在國家政府制定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到2025年,國產芯片的自給率要達到7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類終端應用市場在未來幾年無疑將更大程度、更大力度的提升國產芯片的使用率,為國產汽車音頻DSP芯片廠商提供了更多“上車”的機會。
不僅如此,本屆美國大選的結果對今后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特朗普在競選中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面臨即將到來的“變局”不得不加快應對措施的落實。
有消息稱:“近期有關部門將會要求以比亞迪、長城、吉利、上汽為代表的多家車企排查芯片自主化率情況。整個行業需要做被極限施壓的準備。盡可能避免被‘卡脖子’的情況遏制了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的發展,讓國產企業在功率半導體、汽車智能芯片領域拔得頭籌。”
對此,在工信部工業和發布的《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中也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涵蓋控制芯片、計算芯片、存儲芯片等重點產品與應用技術要求,以及整車及關鍵系統匹配試驗方法;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實現基礎、通用要求等重點領域均有標準支撐,加快推動汽車芯片技術和產品健康發展。
再從市場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論市場體量還是技術發展都遙遙領先。
隨著座艙智能化程度不斷加深,汽車與智能移動終端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用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通過座艙內各項配置來實現人機交互的頻率已經越來越高,推動著智能座艙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現階段用戶對座艙智能化提出更高標準,不僅要求有運行足夠流暢的系統,對座艙內的信息娛樂、無線連接、智能安全以及車聯網等方面都產生更新、更具特色的需求,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就是芯片、通信、顯示、AIGC等技術和產品的升級,由此也帶動包括國產車載音頻DSP芯片在內的多個細分領域快速發展。
綜上來看,政策與市場從大方向上形成的這股推動力愈演愈烈,這也意味著我們在不久后將看到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以及車規級芯片等產業多點開花的局面。如炬迪科技一樣的優質國產汽車音頻DSP芯片廠商在在已經形成的這股產業趨勢推動下,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