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音箱的設計過程中,功放設計和 AEC電路回采是極為關鍵的環節,它們直接影響著音箱的音質、穩定性以及整體性能。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這兩方面的6點設計經驗心得。讓你一文搞定智能音箱硬件設計:功放與AEC回采設計要點。
一、功放類型大PK:效率是關鍵!
面對多種功放類型,如何選擇?

- A類 (純甲類):線性度最好,音色純凈自然,高保真。但效率極低(20%-30%),發熱巨大。
- B類 (乙類): 效率較高(約70%)。但存在“交越失真”,音質有妥協。
- AB類 (甲乙類): A類和B類的折中。效率待提升,但顯著改善了交越失真,是多年前,汽車用音響等領域的常用方案。
- D類 (模擬輸入和數字信號2種通信): 基于高速開關工作原理。優點顯著:效率超高! (90%以上) 。發熱極小體積可以做得很緊湊。

結論: 為實現≥85%的高效率目標,成本限制,高效D類功放是不二之選!
追求更多的音效算法,和效率---數字功放最優選!讓小體積設備也能擁有澎湃音質!

二、電路關鍵點:功放輸出濾波
- 輸出濾波(核心):因D類功放輸出的是高頻PWM方波,需要LC低通濾波器還原成平滑的音頻信號。根據奈奎斯特定理,濾波器的截止頻率必須遠高于音頻最高頻率(通常>30kHz),才能有效濾除PWM載波(通常在幾百kHz)而不影響音頻本身。原因:人耳可聽音頻上限為20kHz。

- LC元件選擇的參數如何選擇:截止頻率(fc) > 30kHz。
- 計算公式:
fc=1/(2πLC) (例圖中計算約為27kHz)。
三、電路關鍵點:喇叭信號回采AEC電路作用!
AEC的全稱是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聲學回聲消除)的核心功能是從喇叭(揚聲器)輸出端提取音頻信號,用于后續的信號處理(如回聲消除、音質監測、反饋控制等)。
回聲消除:如智能音箱中,麥克風會同時拾取環境音和喇叭播放的聲音,回采喇叭信號后,可通過算法抵消這部分 “回聲”,讓語音識別更準確;
音質監測:實時采集喇叭信號,分析失真、噪聲等參數,反饋給功放調整輸出;
反饋控制:在功放電路中,回采信號用于閉環控制,穩定輸出功率或降低失真。
四、關鍵設計需求--回采電路需解決3個核心問題
信號電平適配:
喇叭兩端電壓通常較高(功放輸出可能達±10V及更高)而后續處理的芯片(如ADC、DSP)音頻輸入范圍有限(通常0~3.3V),需將高電壓衰減到安全范圍。
無干擾原電路:
回采電路不能影響喇叭正常工作(如分流導致音量變小)因此輸入阻抗需足夠高,避免“加載”到喇叭回路。
信號保真與降噪:
保留音頻信號(20Hz~20kHz),濾除高頻噪聲、電源干擾等。
典型電路結構通常由衰減網絡、濾波電路、耦合整組成,以下是具體原理:
1. 衰減網絡:降低信號電壓。喇叭兩端的音頻信號是交流電壓,用電阻串聯,可將比如±10V信號衰減至±0.9V(符合ADC輸入范圍)。分壓電阻需選用高精度1%誤差、低溫漂電阻,避免信號失真;總阻抗需足夠高,確保對喇叭回路的分流可忽略(不影響喇叭電流)。

2. RC低通濾波電路:保留有效信號,濾除噪聲。喇叭是感性負載(音圈有電感),且功放輸出可能混入高頻噪聲(如開關電源干擾、射頻干擾),需通過濾波電路提取純凈的音頻信號(20Hz~20kHz)。計算公式:fc=1/(2πrc)。截止頻率可濾除20kHz 以上的高頻噪聲,保留音頻信號。

3. 耦合:適配后續電路的信號極性喇叭信號是交流信號,還有別的感擾信號,需通過電容耦合到ADC芯片。

五、完整喇叭信號回采的工作流程為:
六、關鍵參數與設計注意事項
衰減比計算:根據喇叭最大電壓和ADC輸入上限計算,例如喇叭最大±30V,ADC上限 3.3V,需衰減比≥30:3.3≈9:1(實際取 10:1 留冗余);
阻抗匹配:回采電路輸入阻抗需≥喇叭阻抗的10倍(如4Ω喇叭,回采輸入阻≥40Ω,實際通常用10kΩ以上),避免分流影響喇叭音量;
接地處理:回采電路需單點接地,避免與功放、麥克風電路共地引入噪聲;
動態范圍:衰減后的信號峰峰值需小于ADC滿量程(如 3.3V ADC,信號峰峰值 ≤3V),避免削波失真。通常音頻信號小于1V。
通過以上設計,喇叭信號回采電路可在不干擾喇叭工作的前提下,準確提取音頻信號,為后續的回聲消除、音質優化等功能提供原始數據支撐。
對于有ADC輸入的芯片,喇叭直接用衰減電路,后接入芯片的模擬音頻輸入口。
(PS:有些芯片內部支持ADC輸出檢測,軟件自帶AEC功能,更省事)對于沒有ADC輸入的芯片,如I2S通信,需增加 ADC轉換芯片。
MIC信號通常在mV級別,注意輸入信號不要超過芯片輸入的最大范圍內,避免信號削波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