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維度
|
12V系統(tǒng)
|
48V系統(tǒng)
|
電流與損耗
|
高電流,高損耗:傳輸相同功率時,電流較大,導致 I²R 損耗增加,需要更粗的導線
|
低電流,低損耗:同功率下電流降低 4 倍,損耗減少 16 倍,減少導線銅耗
|
功率密度
|
較低:適用于低功率設備,超過 1kW 以上的功率傳輸不高效
|
較高:適用于高功率設備,數(shù)據(jù)中心、電動車等更適合
|
轉換效率
|
較低:大電流導致 MOSFET、整流器等功率器件損耗增加
|
較高:低電流減少導線和功率器件的損耗,提高 DC-DC 轉換效率
|
布線與設計
|
線纜較粗,布線復雜:需要更粗的電纜和更大尺寸的電路板銅層
|
線纜較細,布線優(yōu)化:減少銅線用量,降低 PCB 走線復雜度
|
應用場景
|
適用于 小型電子設備、低功率系統(tǒng)(PC、電池供電設備等)
|
適用于 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器、電動車、混動汽車、工業(yè)設備 等高功率需求場景
|
安全性
|
更安全:人體安全電壓更低(12V 遠低于 60V 低壓安全標準)
|
仍在安全范圍內(48V < 60V),但短路電弧能量比 12V 高,需額外保護
|
成本
|
短期成本較低:傳統(tǒng) 12V 設備和生態(tài)成熟,初始成本低
|
長期成本更優(yōu):減少銅材、提高能效,但初期投資較高
|
行業(yè)趨勢
|
逐漸被替代:在高功率需求的應用中逐漸被 48V 替代
|
快速增長:數(shù)據(jù)中心、電動車等領域采用 48V 方案
|